第11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了 “文明守法平安回家”!

今年12月2日,是第11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文明守法,平安回家”。你知道它为何会在12月2日过生日吗?今年的主题又有哪些含义?来一起趣读全国交通安全日。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由来

2012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公安部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将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请示》(公部请〔2012〕83号))。

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是基于数字“122”(类似于110“中国人民警察节”、119“消防宣传日”等)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

同时,12月份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春运等交通集中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交通事故,保障广大民众出行安全。

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对于促进政府部门、媒体、社会力量形成协同共治合力,促进公众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平安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历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

自2012年以来,公安部联合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共青团中央等8部门围绕不同主题,举办了形式不一、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倡导全民安全文明出行。

2012年:遵守交通信号  安全文明出行

2013年: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

2014年: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

(七类违法即: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

2015年: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6年:社会协同治理  安全文明出行

2017年:尊法守规明礼  安全文明出行

2018年:细节关乎生命  安全文明出行

2019年:守规则除隐患  安全文明出行

2020年:知危险会避险  安全文明出行

2021年:守法规知礼让  安全文明出行

2022年: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

宣传主题每年变,安全文明出行是核心

综合11年的宣传主题,虽然提法不同、各有侧重,但始终都围绕“安全文明出行”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倡导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

●突出法律至上理念

如2012年的“遵守交通信号”、2017年的“尊法守规明礼”、2019年的“守规则除隐患”和2021年的“守法规知礼让”。这4年的主题都体现了一个“守”字,彰显了对法律法规的敬畏。

●突出对安全常识的普及

如2013年的“摒弃交通陋习”(城市“倡导三不”即“不随意变更车道、不乱停车、不闯红灯”和农村开展“拒绝三无”即拒绝“驾驶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车辆、驾乘摩托车无头盔”)、2014年的“抵制七类违法”(即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2015年的“拒绝危险驾驶”、2018年的“细节关乎生命”和2020年的“知危险会避险”。这5年的主题,突出了对安全常识的普及和易发多发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的宣传。

●突出社会协同共治的理念

如2016年的“社会协同治理”,树立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统”观点和开展“系统化”治理的理念,倡导全社会从人、车、路、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等5个方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交通安全的全社会协同治理。

十年之变,“中国式过马路”减少了

通过十年来“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的开展,从“醉驾入刑”到“一盔一带”,交通安全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网络,改变的是日新月异的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群众安全文明的出行习惯,不变的是公众对安全、畅通、舒心出行的追求。

公共交通、出租行业表率作用已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原来的“霸王车”没有了,公交车礼让行人的现象呈现出一道温暖、亮丽的风景线,出租车随意变更车道现象明显减少。

机动车驾驶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喝酒找代驾”、车辆礼让斑马线、骑摩托车电动车戴头盔等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习惯;行人文明意识显著提升,“中国式过马路”减少了。

今年“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主题的意义

文明是强国的根本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追根溯源话文明

——文明是向善的社会形态。人类自从摆脱野蛮与蒙昧,历史便进入了文明时代。“文”通“纹”,借以表示事物的走势、规律,即“道”;“明”就是明白事理、道理,向往光明,做一个明白人。

——文明的要义就是知“止”。中华民族很早就用限制、停止来解释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于认识到人是一个受限制、受制约的存在,明白行与止的界线。

——文明是一个动态过程。行与止密切相关,随着时空变化,文明的内涵也在变。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如何提高车辆、道路的本质安全,提高文明交通安全素养,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文明规范。

——文明的意义重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文化的力量时,曾用典“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蕴含着文明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道理。文明素养的养成,一靠明示、熏陶,二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摈弃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

随意变更车道,乱停车,闯红灯;驾驶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车辆,驾乘摩托车电动车无头盔;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

●抵制七类交通违法

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

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涉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环节。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自觉践行。

本文转载自文:大河网 视频:承德交警,本文观点不代表承德网媒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承德网媒的头像承德网媒
上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11:01
下一篇 2022年12月2日 上午11: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390314978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012288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承德网媒-好看-有趣-正能量-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