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 • 周四
11:12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核心阅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使之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社会积极响应,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行动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提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是对党长期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倡导勤俭节约,不贪图安逸享受,在勤俭节约中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厉行节约,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在西柏坡,我们党对可能侵蚀自身肌体的各种腐化思想保持高度警惕,提出“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等等。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挥洒辛勤汗水、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伟大成就,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

  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起来了,但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风险不是少了,而是增多了;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了,而是更为艰巨复杂了。越是发展,越要奋斗。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要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创造。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主动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3.9万元以上。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表现,而奢侈浮夸则是社会风气败坏的征兆。当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节约理念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践行,文明风尚浸润人心、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让全体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增强问题意识,抓住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同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这些法律和政策文件共同构成了我国节约粮食工作的基础制度框架。同时要看到,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一些地方和环节的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主观上,一些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从消费群体来看,存在浪费现象的原因有的是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以奢为荣、追求享乐,讲排场、好面子。比如,认为点餐宁多勿少、饭菜有剩余是热情的表现;宴请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剩菜剩饭不好意思打包带走;等等。有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节俭与否纯属个人行为,自身经济状况允许就可以不考虑节约,没有认识到浪费的危害性。有的青少年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难以有切身感受。从供给方来看,有的餐饮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觉得顾客点得越多越好,没有提醒顾客按需适量点餐。此外,在一些公共场所耗费公共资源时,一些人缺乏节约观念。例如,有的大型建筑内过度使用空调或加热系统,导致能源浪费。

  客观上,厉行节约的技术和制度等还不完备。粮食在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例如,由于过度加工较为严重,水稻在加工环节损耗较多。《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约就是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也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厉行节约的制度执行上还有待强化。例如,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的责任,如“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等,并针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不同情形明确了处理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导致震慑和警示作用不明显。

  坚持久久为功,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生活越来越好,但节俭的好习惯不能丢。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倡导俭朴、力戒奢靡,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付诸实践、见于行动。

  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全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朴素节俭、清朗清廉之风弥足珍贵,必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争做勤俭节约的标杆,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促进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加强多方共治,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合力。从宏观视角看,解决粮食浪费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一系列制度和法规的完善,离不开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更离不开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要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遏制消费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加大对科学种粮、储粮、运输、加工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餐饮服务企业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优化餐品供给结构、优化餐品信息展示、强化全流程消费提醒等方面,提示消费者按需点餐、理性消费,推动建立防范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将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引导人们强化价值观建设和消费观养成,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家庭生活方式。做好宣传引导,让更多人深化对粮情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爱粮节粮意识。可以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时点,组织开展爱粮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对肆意浪费粮食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感染力。比如,学校以开展劳动教育为契机,组织学生体验农事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培养节俭意识和节约习惯。发挥家长在生活中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修养。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09 版)

2023年12月6日 • 周三
17:53

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

12月5日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的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7:50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发布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共包括11章45条,附录包括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和引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清单两部分。《指南》在适用范围中将乡村振兴用地类型分为村民住宅用地、乡村产业用地、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和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用地等,并依据《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指导目录(2021年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分别明确了具体的项目类型,增强了《指南》针对性。

  《指南》按用地环节,分为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建设用地审批与规划许可、土地利用与供应、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乡村自然资源保护6个章节,阐述相关领域基本概念和管理规定。在法律责任部分,《指南》在侧重用地保障的同时,严守底线要求,逐条列举了农村地区违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的常见情形及处罚规定。对于关注度高的宅基地用地政策、设施农业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综合整治,《指南》将3部分内容单独梳理成章。

  《指南》基于对现有政策整合集成,坚持对现行政策不调整、不引申、不扩大或者缩小解释;涉及对不同文件的整合,充分考虑不同文件的效力级别、政策衔接等因素,作出适用判断。

2023年6月21日 • 周三
09:55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典型案例一】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典型案例二】于某在某直播平台上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收到自称是主播的好友请求,私聊后双方添加了QQ好友,对方又将于某拉入一投资交流群,于某在群内看见其他人在某款APP投资获利,便下载该APP并按照群管理员的指示在APP内进行投资操作,小额试验都成功盈利并顺利提现。于某感觉获利丰厚,便在APP内累计投资347万元。直至月底,于某发现APP内余额无法提现并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然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转账后,便关闭虚假APP或虚假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用钱周转的人员。

【典型案例三】樊某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因樊某正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并下载某款“贷款”APP。樊某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樊某向对方转账13.7万元后,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随后便失去联系。樊某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才发现被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典型案例四】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前几日购买的染发剂有质量问题,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杜某信以为真。该“客服”诱导杜某下载一款APP,通过该APP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随后,杜某手机收到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五】杨某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称杨某名下一个银行账户涉嫌非法洗钱,让其到上海市公安局处理。杨某称去不了,对方让其添加QQ好友并发来一个显示杨某照片的文件,里面有涉嫌洗钱要被判刑等内容,杨某心生恐惧。随后,对方以涉及警务秘密为由要求杨某到无人的房间配合调查,并称杨某要想解除嫌疑就需把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安全账户”,待案件查清后将返还钱款,杨某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5万元。后因对方要求删除所有聊天记录,杨某才发现被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六】王某接到一名自称银保监会处理高息贷款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说王某有贷款逾期造成的不良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经过一番交流,王某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并按指引先后3次向所谓的“中国银保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3个不同账号转账,共计25万元,其中23万元为王某从3个金融平台借贷的款项。“你还用过哪些银行卡和贷款APP?”当对方一再问及该问题时,王某方才醒悟过来,意识到上当受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七】李某在网上看到出售某名贵白酒的广告,遂按照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添加为微信好友咨询详情。对方自称为厂家直销,可提供内部价,但需私下交易。商定好价格后,李某向其账户转账11000元。数日后,李某向对方咨询物流配送信息时发现被拉黑,才发觉被骗。李某为找到骗子,在网上搜索私家侦探后,添加了一名自称私家侦探的人为好友。对方称可以通过手机定位为李某找人,但需先支付1万元劳务费,李某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1万元后发现再次被拉黑,先后两次上当受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帐号,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随后,诈骗分子以领导、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并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八】李某的QQ账号被诈骗分子拉入一个工作群,见群里成员名字都是本公司工作人员便未再核实。几天后,李某收到群消息:骗子冒充的“总经理”称需支付对方工程款,要求李某核对公司账户上还有多少钱。李某核对公司账户资金后,骗子冒充的“总经理”要求李某把账上资金全部打给对方指定账户,并以事情紧急为由催促李某快点转账。因怕得罪“领导”,李某便将公司账上40万元全部转出。后公司总经理收到银行短信询问,李某才发现被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九】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沈某便联系“派送员”,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处理员”的人。“处理员”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沈某便按对方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18000元,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十】谢女士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外国大兵”,对方自称是派驻某国的军医,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定居。谢女士在与这名“大兵”聊天过程中逐渐被对方优雅的谈吐和日常的关心感动,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与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大兵”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到中国,以便与谢女士共同生活,但因为遇到海关拦截,需要谢女士帮忙缴纳一笔费用才能通过。谢女士遂向其提供的账户转账5万元,后又因需缴纳“解冻费”“手续费”等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多次转账40余万元,直至被对方拉黑,谢女士才发现被骗。

2023年6月7日 • 周三
11:5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近距离自组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规范近距离自组网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近距离自组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zzwgd@cac.gov.cn。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1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管理技术局,邮编100044,并在信封上注明“近距离自组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7月6日。

  附件:近距离自组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3年6月6日

11:49

来了!202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看了这些题

你会怎么写?

2023年5月30日 • 周二
17:17

新一批新增地方债额度下达 发行规模已达22109.77亿元

今年以来,地方债早发快发特征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地方政府新增债(包含新增一般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22109.7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包含一般债与专项债)发行规模已达到34503.88亿元,超过3万亿元。

17:16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布年度报告 2022年接受捐赠11.59亿元

(中国日报5月30日 北京电)周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布2022年度报告。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全年接受捐赠11.59亿元,公益事业支出10.81亿元,共944.85万人(次)受益。

17:14

把握好主题教育的“时、度、效”

一、开展主题教育要把握好“时”,把握“时机”、顺应“时势”、引领“时代”
二、开展主题教育要把握好“度”,提升“高度”、拓展“深度”、加强“力度”
三、开展主题教育要把握好“效”,提高“效率”、注重“效能”、务求“效果”

17:11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点击加载更多

联系我们

1390314978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012288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承德网媒-好看-有趣-正能量-有态度